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64:如来并没有离开我们,尽虚空界法界尽是佛,其中只有一个小人就是我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楞伽经(二)17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d07331pzmy0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二)17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【注释】“性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”:这是钝根声闻,禀教而修。然而以智慧浅劣,不解佛所说义,反而执著名相,妄想分别佛所说诸法为实有自性,其实诸法是空无自性的,不但人无我,法还是无我。因此说是“性妄想自性计著相”。“大种”:即(就是)地水火风四大种。“青、黄、赤、白”:四大种之色相。“坚、湿、暖、动”:是四大之性相。“非作生”:“作”是作者。谓此等四大之色相与性相,并非有作者而生,亦即(也就是),不是上帝或大自在天、或梵天、或造物主造的,而是因缘和合而生的,万法总是因缘和合而生。

“自相共相”:谓此四大诸法之性与相,亦无自相、也无共相。无自相就是没有自相的因缘法,也无共相,更没有一合相。“先胜善说”:此为佛先前胜善之说。“见已,于彼起自性妄想”:谓彼执愚法之声闻人,不解佛所说义,以为四大种无自性,而佛所说之法为有实自性,因而执法起见。此句义为:见佛说已,反于佛所说之诸法,起有实自性之妄想。“菩萨摩诃萨于彼应知应舍,随入法无我相,灭人无我相见”:执愚法之声闻人所证的只是人无我,虽证人无我(人空),但不了法空无我,万法皆空,反执著“人无我”为有实自性,而堕于偏空,不能上趣法空之理。“随入”,为随顺法性而证入。随顺法性“法性”是什么意思?诸法不可得,当你随顺万法不可得的心情,慢慢就契入真如。此句谓:菩萨摩诃萨于了知、舍离愚法声闻之“人无我”执后,便能随顺法性而证入法无我相,证得法空,以证得法空之智,故(所以)能究竟除灭“人无我相”之见。“渐次诸地,相续建立”:因而渐次入于菩萨诸地,相续建立成就诸地之功德法身。

【义贯】“大慧,云何”是“性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?”即(也就)是“所谓”于佛所说之四“大种”之“青、黄、赤、白”种种色相,与其“坚、湿、暖、动”等性相,皆“非”有“作”者而“生”,亦非有“自相”与“共相”,而是因缘和合,性相本空。彼执愚法之声闻人,于佛“先”前所作之此等“胜善”之“说”,分别执著,不解佛义,“见”佛说“已”,反“于彼”诸法“起”有实“自性”之“妄想”。诸“菩萨摩诃萨于彼”所执,“应知、应舍”,知已,舍已,即能“随”顺法性而证“入法无我相”境界,以入法无我相故,故能究竟除“灭”偏空之“人无我相”之“见”,以入人法无我,故(所以)能“渐次”入于菩萨“诸地”,而“相续建立”成就诸地之法身功德。“是”故“名”彼为“诸声闻”乘之诸法有实自“性”之“妄想自性计著相”。

319页。【“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:“世尊,世尊所说常不思议、自觉圣趣境界,及第一义境界,世尊,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?”】说: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:世尊,世尊所说,就是所宣说的常不思议,“常不思议”就是真常不思议,就是以第一义谛修证为因缘而得到真常不思议。说:世尊!您所宣说的真常不思议,以第一义谛修证为因缘得到真常不思议的境界,自觉圣趣的境界以及第一义谛中道实相的境界,这个境界都是离有、离无,这是诸佛如来以此为修证之正因,以此正因所证得的境界,就是称为:第一义谛的境界,叫做第一义境界。第一义境界就是离有、离无。

世尊,您所得到的常不思议自觉圣境界以及第一义境界,世尊!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。莫非~,“非”就是莫非、难道。难道与诸外道所说的常不思议,外道也讲“常不思议”,外道的“常不思议”就是万法无常,来自一个有造作的神、大梵天,那大梵天是常。还有一种说法,说:“神我”就是我们人类的灵魂,万法都是人类的灵魂所造作出来的,灵魂是永恒存在的,他们也叫做“常不思议”。与外道所说的作者,以及神我之常不思议的造作因缘,“因缘耶”就是佛所说的常不思议,与外道所说的常不思议,是不是有共通修证的因缘呢?所以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,就是,难道与外道所说的,他们也讲常不思议,佛也讲常不思议啊!他们认为:能作者上帝啊、大梵天啊,是常不思议的因缘,还有再来就是一个“神我”是常不思议,他们也是用“常不思议”啊,那么因缘,因缘耶,就是说,外道也讲常不思议,佛也讲常不思议,二种是不是有共通性呢

那整句贯穿起来的意思是说,尔时,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,世尊,您所宣说的真常不思议,以第一义谛修证为因缘而产生了自觉圣趣的境界,以及得到第一义谛中道实相,离于有、无的境界,当然这是诸佛如来修证有正因,以有正因而得到了一种第一义谛的境界,我们都可以理解。但是世尊,现在要问一个问题,世尊所说的常不思议以第一义为修证的因缘,这种得到常不思议的一种境界,难道跟外道所作的、所说的,他们也叫做常不思议,这两个有共通性吗?有共通的因缘吗?就是这个意思!现在就是要比较佛道跟外道“常不思议”。

【注释】“常不思议、自觉圣趣境界”:“常”,为真常。“不思议”为不可思议。此谓自觉圣趣之境界乃诸佛如来法身所现之真常而不可思议境界;不可思议,因为法身体寂,离名绝相,妙契中道,故不可思议。“第一义境界”:第一义即(就)是中道实相,离于有无,诸佛如来以此为修证之正因。以此正因所证得之境界,即称为第一义境界。“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”:“常”,这里指的外道所说的常,与佛所说的常是大不相同。佛陀证得了自觉圣智那种永恒的法身慧命,那么外道也有常,可是那种“常”是生灭的常,外道自己认为那是常,外道计著作者“作者”就是能造作,能造作的神、能造作的上帝、能造作的大梵天,叫做作者,也就是天。就像我们今天讲的,天地万物都是大梵天所造作出来的,就是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的思想,还有一种人类很难去触碰到的,就是神我、就是灵魂,这个很难去理解的,说神我为常,或者是二十五冥谛、初谛,这个也是这外道都以为这个是常。于无常处计常,非为真常,因若有作者,则有所作,作与所作皆落于无常,至若真常,则非作所作。没有能作,也没有所作,又,计神我为常者,完全是妄想执著,因为五阴非我我所,五阴生灭无常,念念迁谢,于五阴中求一常住不变之我相,了不可得,怎会于其中而有常住不变之神我的体、相可得,因此神我,乃至神我之常,完全是外道妄想之(的)邪计着。没有实体可得。其“常”既不可得,更何况有什么不可思议?只是妄想执著。“因缘”,正教以第一义谛为修证因缘,而外道以神我、作者为因缘,因缘既不同,得果自然有异。此全句义为:世尊所说之常不思议,莫非与诸外道所说之神我、作者常住而不可思议,同其修证因缘吗?意思是二个都是讲常不思议,有什么不同?有共通的因缘,共通的修证因缘吗?是跟佛一样的修法吗

【义贯】“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:说:世尊,世尊”您“所说”的法身真“常”而“不”可“思议”之“自觉圣趣”所入“境界,及”中道“第一义”谛所证之“境界,世尊”此岂“非”与“诸外道所说”之神我、作者“常”住不变而“不”可“思议”,同其“因缘”吗?诸位,他们认为万法是无常造作出来的因缘法,万法是无常,可是反过来却推论那个造作者能创造的是常。那我们从小都有接触到这些基督教的思想,大学也有团契,他们就是这种思想,因为他们画了一个火车头,以前我也是圣经班出来的,画了一个火车头,那火车头就是上帝,由上帝来带动,画了一列火车,火车头比喻作上帝,那个时候虽然我佛法不是很深,那我就想说,那个火车头不是组合起来的吗?也没有真实的火车头,当时我对这个佛法还不是很认识,这只是个比喻而已,我就有这样一点点善根了,所以,我们修学佛道的人,对其它的宗教尊重,不批判他们,但是我们自己要有冷静的智慧,而且要有高超的分辨能力才不会去走错路。

【诠论】因为上面讲到自觉圣趣的法身境界,非二乘所能,而法身境界乃是真常而不可思议。大慧菩萨因此想到外道也说其神我、作者为真常、不可思议,因此提出而问佛,此二者究竟有何不同。这里的问题,主要的是混同了法身与神我、作者,不能分辨其邪正、真妄。以下为佛开示,令知甄别。邪正若不辨,则枉费辛勤修行。这一句话就很重要了,你没有办法分辨,所以宁可百年不开悟,不可一日走错路,心没有能力,分辨是正跟邪见,那么你修行越修就越糟糕,所以走了一段冤枉、辛苦了一辈子的路,却不能够解脱。故此于修行者是极关重要的。因此,处世态度最重要,修行就知见决定一切,那么修养的话就态度决定一切了,所以你这个修行,你没有正知、正见就会很麻烦,就像无头苍蝇,这修行跟同学要毕业的时候,看到那个窗户有一只苍蝇,这苍蝇看到窗户的光,这个苍蝇就一直往前撞,一直往前撞,同学看到那只苍蝇往窗户的光明一直飞去,可是窗户挡住,他就说:哎呀,毕业以后就像这一只苍蝇,前途一片光明,可惜没有出路。那个苍蝇就是一直撞,一直撞那个玻璃啊!我们修行也是这样,捡到了点点佛法,然后或亲近了某一个人,得到了少许的就内心充满着喜悦,就这么一点点以为我解脱有望了,好像看到前途的光明,可是你里面就玻璃挡住,这玻璃挡住,我执、我见,一下子就起烦恼了,其实我们是情绪的奴隶,还作不了理性的主人,对不对?

师父,我们修学佛法,好像看到了佛法,我要往生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…阿弥陀佛…没错,这个大家都要往生,你要往生,我也要往生,谁不想往生?不想往生,这么辛苦干什么,对不对?当然大家都要修行、往生净土,问题是:烦恼来了,你有能力去处理吗?这个是重点,你有没有般若智慧,能不能断烦恼,有的人讲说:断烦恼那要证圣果了,佛教讲的,临命终,那个很重要的,要伏惑,见思惑,带业往生,是指见思惑,还没有断的人也可以了生死,这一句是重点,也就是你临命终的时候想要往生净土,你还得有一点功夫功夫就是,我在临命终的时候,我什么统统放得下,我的财产放得下,我的房地产放得下,不会死时候,姊姊,你的房地产还没处理,嗄,糟糕了,本来要往生的人这么一个~是不是啊!你儿子出车祸了,嗄,两个眼睛睁得大大的,死不瞑目了,对不对?

所以啊,平常要有功夫,临命终的时候,你才能伏惑,这一句话可是关键。伏惑就是临命终暂时让它不起现行,那这个就是平常的功夫了,平常没有这种功夫是没有办法的,所以我们一直误认为净土法门很简单,事实上,很不容易,我们把它看得太简单了,临命终要有能够伏惑,我指的这样去品位就会比较高一点,有很多人就这样讲,就说,这净土法门不是五逆十恶重罪,临命终一念之间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吗?我说,哎呀那是很不得已的,那在显佛的大悲心,怎么会跟这样的比,你要往上,自己订的位置要高,我要订一百分,落下来,还有八十分,我订六十分,刚刚好,掉下来,刚好不及格,你怎么去得了净土呢?所以我们要把标准订高一点,平常就统统放下,这个临命终,这个就是关键。伏惑,虽然没有断见思惑,但是能伏、伏住,让它不起现行,就是用我们现在的一句话来讲,就是我临命终,我什么统统看得开,到我闭上眼睛的是时候、断气的时候,我真的什么统统看得开,虽然我不是证阿罗汉果的圣人,但是我往生极乐世界有希望,这样子修行才走对路。

321页。【“佛告大慧:非诸外道因缘,得常不思议。所以者何?诸外道常不思议,不因自相成,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,何因显现常不思议?复次,大慧,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,彼则应常,由作者因相故,常不思议不成。”】这一段很难,对初学佛法的人几乎看不懂,应该讲是完全看不懂,所以师父这一段稍微把它放慢一点点。

佛告大慧:非诸外道因缘,得常不思议。佛告大慧,并不是外道这种因缘,能证得真常不思议的法身境界,能证得如来真常不思议的法身境界,没有这个能力,外道没有这个能力。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,并不是外道的因缘能证得如来真常不思议的法身境界,没有这个能力。底下就解释原因,所以者何,那是为什么呢?诸外道的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,这个外道的常不思议,并不是因为“自”就是自觉,不是自觉圣智之相所成立的,意思就是说:诸外道常不思议,并不是佛的那种自觉圣智所成立的,“若”就是设若,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,何因显现常不思议。假设说,佛的真常不思议,不是因为佛的自觉圣智、圣相,圣智之相而成立的话,那么是什么何因?又有什么因?“何因”就是~又,那么以何因能够显现出佛的真常不思议的果呢?意思就是:有因才有果嘛!

这句话再解释一下:如果、设若常不思议不是因,没有这个因的自觉圣智之相而成立,没有这个因,那么又有什么因能够显现佛的真常不思议的果呢?意思就是:有因才能显果嘛!那么没有这个因,你怎么能够显出这个果咧?复次,大慧,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,大慧,若彼外道,回过头来说,外道,如果那个外道,若彼外道,所谓不思议跟如来是一样的,用第一义自觉之相所成,那么则与如来是相同的嘛!大慧,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,彼则应常,如果那个外道所谓的不思议,如果同如来第一义的自觉圣智之相所成,那么这跟如来是一模一样的。彼则应常,跟如来一样,彼则应常,则得到如来的真常。外道的邪计,一切法由作者、还有神我为因相,那么作者能作,就有所作,那么能作、所作其实是生灭,神我,其实是一种是在内心里面产生的一种妄想。那么,能作、所作就是生灭,以生灭为因,当然不可能得到自觉圣智的真常果了。

所以外道邪计有一切法由作者、还有神我为因相故,常不思议不成。所以外道所谓的常不思议是不可能的,外道是不成立的。所以外道不可能得到如来的第一义谛,因为如来的第一义谛有它修证之因。所以如来以第一义谛修证之因,外道才能得不思议的、常不思议的境界,而外道是没有这个能力的。所以外道之常不思议,这个是不能建立的。整段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,佛告大慧,非诸外道的因缘,不是用外道这个因缘,便能证得如来真常不思议的法身境界。是为什么?诸外道的真常不思议,不是因为自觉圣智之相所成立的。假设说佛的真常不思议,并不是因为自觉圣相所成立的,那么又有什么因能够显现佛的真常不思议的果。就是有那个因,才能显那个果的意思。复次大慧:如果彼外道之不思议,跟如来一样,第一义自觉圣智之相,那么则与如来相同,彼则应常,外道邪计一切法都是由作者、或者是神我为因相,所以外道常不思议是不能建立的,因为没有那个因。

【注释】“非诸外道因缘,得常不思议”:“得”,为证得。此句谓,并非诸外道的神我、作者等因缘,能证得与如来所证一样的真常不可思议的法身境界。“外道常不思议,不因自相成”:“自相”,为自觉相。“成”,就是成立、成就、修成。这句话(的)意思是说,(此句谓,)外道所谓之常住不变、不可思议,不是以第一义谛因缘之自觉相而修成。因为其因缘为神我、作者等。“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,何因显现常不思议?”:谓是说,如果说外道之常不思议境界可以不因第一义谛之自觉相而修成,所以,这一句话的重点就是说:你成佛,第一义就是离有、离无、离外道的有无、断常之见,就是这个意思,离凡夫见、离声闻见、离菩萨见、离外道见,还有离佛见,这个是入第一义谛的因。简单,第一义谛的因就是离,就是无。就是这个意思。则如何而得显示其真正的真常不可思议果?以因若不正,果何能正?佛意为:以神我、作者为修因,何得而能证法佛泯(灭)绝一切相之不可思议真常境界?此非妄想攀缘而何?

“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,彼则应常”:谓(是说)外道之(的)不思议若(如果)也是因第一义因之自觉相而修成,则彼不思议境界亦(也)应与如来所证同为是真常,因为佛佛道同嘛!因为因同,则果亦(也)必相同。有一个人写信来说:我现在不精进,净土法门,我有信,可是我不信心~,还没有深具信心。我有念佛,但信愿不够具足。我说:那有两种情形,一种,就是不能往生,另外一种如果你修大福德、大因缘,可是念佛不够信心,就对净土法门好像有、好像没有,会掉进去那个边地,边地已经没有生死了,懈慢国,边地,经过好长、好长的时间,才进去极乐世界的九品莲花里面,哇,那个~他们没办法飞行,只有从经典上里面看,极乐世界旁边有一个边地,那么往生边地,有佛来接引吗?没有。由于善根力的自然转化啊!

临命终,佛也没有来接引,也没有看见观世音菩萨,统统没有,那怎么样?然后到边地,那边地只能走路,那叫做胎生,这胎生跟我们这个母亲这个胎生是不一样的,意思就是:他在地上走,没有大神通,就变成要在那个边地里面,也是一样啊,很清净,也很清凉啊,也没有任何的痛苦。但是可惜呢?没有佛来示现,没有人说法,就像一个极乐世界的净土,这外面的周边,周边的。要等很久、很久,才能入这个净土。所以,这个修行,信心不具足、念佛不够,只修福,那是不行的,所以在经典里面讲,何以往生边地,就是信心不具足,人家念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…,我到底能不能往生呢?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…念这么久,什么都没看到是真的有吗?念一念,怀疑,念一念,又开始怀疑,叫做投胎转世到边地去,这个就很麻烦了,到边地就经过几十大劫,那个劫时间就很长很长,所以在座诸位,再怎么样,对净土法门要深信、要不疑,深信不疑,一定要往生净土。要掉到边地去,就是麻烦大了。

“由作者因相故,常不思议不成”:然而彼外道实为由邪计之作者、神我等为修因之相,故其所谓之常不思议境界之果,实不能成立。那么这句即为下面结论道:就邪因不可能得正果。

【义贯】“佛告大慧”:并“非诸外道”之作者、神我“因缘”能证“得”如来真“常不”可“思议”的法身境界。“所以者何?诸外道”所谓之“常”住无有变异、“不”可“思议”者,“不”是“因”为第一义谛因缘之“自”觉“相”而修“成”,所以他们不可能证得与如来同等的常不思议法身境界。设“若”其“常不思议”之果,可以“不因”第一义之“自”觉“相”而修“成”的话,那么以“何”为“因”而得“显”示表“现”其为真正的“常不思议”果?(若其因不正,果何由正?)“复次,大慧”退一步说,外道之“不思议,若”也真的是“因”第一义之“自”觉“相”而修“成”的话,“彼”所谓之常不思议“则”亦“应”是真“常”。然而彼“由”邪计之“作者”为修“因”之“相,故”其所谓之“常”住“不”可“思议”境界之果,实“不”得“成”立。

经文:【“大慧,我第一义常不思议,第一义因相成,离性非性,得自觉相,故有相;第一义智因,故有因;离性非性故。譬如无作虚空、涅槃灭尽,故常。如是大慧,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。如是大慧,此常不思议,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如是,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,应当修学。”】

大慧,我所说的第一义谛常不思议,这第一义谛有它的本修因,这第一义因相成,就是第一义为本修因之相而成,是有第一义的因的。没有因哪里有那个第一义谛不可思议的境界的果咧?所以第一义因相成是有本修因的,所以第一义为本修因之相,怎么样是第一义的本修因呢?用什么心?离。“性”就是有,“非性”就是无,离有,离无,就是不着有,不着无,用这种心为第一义本修因,所以才能得到自觉圣智之相,故有相,这“相”再加一个字才看得懂,故有真相,真实的因,就是第一义智因,故有因,有正真的因,故有相就是才有真相。因为离有性、离无性、得自觉相,所以有真相。第一义智因,故有正因,因为它离有性、非性,离无性等等,用一个比喻,用两种比喻,譬如无作虚空,涅槃灭尽。譬如无作它是虚空的因,看到无所造作就是知道有虚空,虚空为果。虚空是因为怎么样才有虚空?是因为无所作,无作,没有能作,没有所作,所以无作为虚空之因。那么涅槃为灭尽之因,涅槃是果。灭尽就是灭尽贪、嗔、痴为因,为修道的因。修道就是为了要灭贪、嗔、痴,就是灭尽烦恼为因,而得涅槃果。意思就是:虚空以无作为因,涅槃为灭尽为因,都有它的正因,不是没有因。那么在座诸位!你今天来听经闻法,在这里你也有正因,有圆顿的正因,有圆顿大教的因缘

如是大慧,不同于外道常不思议论,无因无果,如是大慧,此常不思议,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如是,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当修学。再把它贯串一下:大慧,我所说的第一义真常不可思议法身的境界,有它的原因,以第一义为本修因之相而成,如何是第一义为本修因呢?就是离有性,离有、离无,所以才能得到自觉圣智之相。所以确实是有真相的,也确实是第一义智因。因为有正因,有什么是正因呢?因为离有、无。譬如寂寞为无作之因,涅槃以灭尽为因,所以叫做常。这个就是所谓的涅槃的常,如是大慧,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,外道常不思议论,只是其妄想,以生灭为因,不可能得到第一义常不思议的果,那是不可能的。如是大慧,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如是,所以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,应当修学。

【注释】“第一义因相成”:是以第一义谛为修因之相,而得成就。所以在座诸位!你要得有那个因,才能有那个果。有一个夫妻之间,老婆有修行,这老公不修行,这老婆请了往生被,他就骂她:嗄!盖这个往生被就可以往生净土吗?她说:我们师父讲的不是这个,是说增上缘,这平常要有修行,盖这个往生被,三张咒轮,金光明沙是增上缘,你不要误会我们上人的意思,还是要精进用功。嗯,我不相信,这往生被盖了就可以得到这么大的利益,我不相信,那大家都不要修行了,后来她老公出差,要去非洲,因为非洲要采矿,飞机一飞上去,上空,砰…,空难,空难啊,连往生被都盖不到,所以不是说你身上那个往生被,你就能…,尸体在哪里,找不到,到现在几十年了。那信徒问我说,那我怎么办?那就说召请咒,要召请咒了,请高僧大德超渡,尸体在哪里,你也找不到,就是到现在也没回来,我跟她讲有没有打电话回来,她说,也没有啊,尸体也找不到,所以这个就告诉大家,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得生彼国。也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得到那一件往生被跟金光明沙,还有那三张咒轮。这种事情,你不要以为每一个人看得到他就会用得到。

上次我就跟你讲大陆有两个,一个是另外一派的,一个是慧律派的,慧律就是我啦,往生被都准备好了;另外这个人他就不信这一套,两个人为了这一件往生被要盖、不盖,因为家属太多了,有时候家属太多也很麻烦,在第一时间就通知很多的家属来,这个家属分成两派,一个是另外一派,一个是慧律派的,就一个要盖,一个就把它拿起来,后来就是没办法,拿掉,不让他盖,那这个全家都根据师父的就好办事了,盖下去,就念佛…念佛,念了几天几夜全身都是柔软的,这个不盖往生被的,嘴巴张得大大的,眼睛也开开的,当然很难说百分之百地来论断这个事情的真伪。就是说有增上缘,你为什么不去帮助他咧?亡者现在最主要的,你不要让在一个活人的角度想,要站在亡者的角度,那么像有一个人往生以后,因为有刑事案件推进去这个冷冻室啊,推进去盖往生被,再拖出来,经过了七天,因为有刑事、司法一些问题,再拖出来的时候,盖往生被,那个收尸体的大家都看了吓一跳,全身都还是软的,那个鱼早就冷冻了,对不对?他说,你们这个是什么东东啊,怎么这么…我没看过这样子的面貌如生,所以有时候每一个人的因缘不一样喔,因此还是告诉大家,我们讲到第一义有因有果,我们现在讲到退一步来讲,因为现在大家都想求生净土,你没有那个信心的因,你就没有办法得到那种果。

“第一义因相成”:是以第一义谛为修因之相,而得成就。“离性非性”:“性”,即(就)是有性。“非性”,即(就是)是无性;有性、无性,亦即(也就)是有无二种邪见。以执一切法为有自性,或执一切空无所有,故(所以)称有性、无性。那么“离性非性”,即(也就是)离于有无等邪见。因第一义是(为)中道实相,故(所以)以第一义相为修因,便能居于中道,双遣有无,不落两边。“得自觉相,故有相”:“得”,就是证得。“自觉相”,自觉圣智之相。“故有相”,故有真相。以诸佛如来依中道第一义谛为本修因,而证得自觉圣智之相,故(所以)有真相,非同外道依邪因修,而得虚妄之假相,或落于都无所有的断灭相。得虚妄相者,为外道执作者等邪见邪因而修者;得断灭相者,为执无见为修因而修者。

“第一义智因,故有因”:如来以第一义谛之智慧为修因,故有正因;不同于外道之以妄想执著之有无、断常、作者、神我等恶见邪见为因,故其非有正因。此句言如来有正因,上一句言如来有正果: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典讲的,就是这两个字因果,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,还有一个就是凡夫要下手处,一定要正因,要正确的因,正确的因才能得到正确的果,说:自觉圣智之相即(就是)如来之正果。“譬如无作虚空、涅槃灭尽,故常”:三无为中,虚空以无作为因,故(所以)常;涅槃以灭尽为因,故(所以)常。“如是大慧,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”:佛所证之常不思议亦复如是,与虚空、涅槃二喻相应,为真常,不同于外道所说的常不思议之戏论,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。

【义贯】“大慧,我”所证的“第一义”真“常”、“不”可“思议”境界,是以“第一义”为修“因”之“相”而“成”就的,就是下手处一定要对,要不然,不能成佛。就是远“离”于有性无性(“性非性”——就是有无二见)。其实注意,这个就是众生的知见,众生不是着有,就是着无,很简单的,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月圆还有月缺。子孙聚在一起了,爷爷啊、奶奶啊、姥姥啊,就高兴的不得了,凡夫俗子啦,有一天子孙离开他了,无,那就是掉眼泪啦、空虚啊,无聊啊,人生活得没有意义啦。要看到儿子到美国留学,读到哈佛大学了,到这个邻里请客,或者看到我那个儿子贩毒、吸毒,然后被抓起来,枪毙了,内心里面痛苦不堪,颜面尽失。众生就是很难去突破这个有、无二见,所以以我证“得自觉”圣智之“相,故有”无上正真之“相”为其果,并非如外道之虚妄邪相、或者是断灭相。我以“第一义智”为修“因,故有”正真之“因”,非如外道之邪因、无因。此真相真因,为当体凝寂,“离”于有无(“性非性”)之戏论,诸位,这个戏论,就是不能了生死的叫做戏论,因此学佛的弟子应当谨遵,就是尽量避免无谓、疲劳的一种辩论,语言、文字它是一种陷阱,不是真实的悟境。真实的悟境是没有语言、文字的,落于语言、文字的,有时候搞错了就会变成戏论,一切佛弟子应当避开。

“故”为中道实相。“譬如”三无为中,以“无作”为“虚空”之因,故(所以)虚空常;“涅槃”以“灭尽”为因,“故(所以)”涅槃“常”。佛所证之常不思议亦复“如是”,与此二喻相应。“大慧”,因此我所说的常不思议,“不同”于“外道”所说之“常不思议”之戏“论”,所谓戏论,就是不能了生死。以其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。万法其实都是这样,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,你今天你要往生净土,也是不可以只着于语言、文字,诵经、阿弥陀佛…好,诵个经,每天诵经、每天诵经、诵经…,那个经典,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个居士,那很早以前啊,刚好她诵经,她跟她女儿讲,说,你跟师父讲,说妈妈在诵经,师父等一下,我说:好,没问题,你慢慢诵,诵完了我就问她,你诵经是诵给佛听还是诵给自己听,来,说说看,如果诵给佛听那不是很好笑吗?佛还要你诵经给他听喔?你头脑有没有问题啊?还是诵给自己听?那你诵过《金刚经》吗?有,《金刚经》懂不懂意思啊?不懂,那诵《金刚经》不懂意思,那是不是鹦鹉学讲话?这诵经的意义是什么呢?所以佛法一定要解以外,要真正的去契入语言文字所含的真理,转变我们的心境,把这个心境拿来用在你的生活,要能用,那个佛法才显出佛教的意义出来,佛法只听一听,不能用,不能用于大智慧,不能用于你的现实生活,那么佛法就失去意义了,所以要了解,但有所言说,都无实义,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这样子,法是说说而已,一定要真实地悟到第一义谛。

“如是,大慧,此”真“常不”可“思议”境界,非但是我,而且是十方“诸”佛“如来”所共证内身“自觉圣智”所行真理之“所得”,故(所以)能“如是”玄妙不可思议,亘古湛然常住。是“故”如来真“常不”可“思议自觉圣智所”证“得”之境界,诸菩萨摩诃萨“应当修学”。所以如来并没有离开我们,尽虚空界,法界,尽是佛,其中只有一个小人就是我,着一个我,那就是小人。那么佛呢,有虚空的大量,因此佛从来没有离开众生,是众生离开佛,你每天跟佛睡在一起,你不知道吗?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,你的内心如如不动的那颗般若智慧心,你就是佛啊。你每天都跟佛睡在一起你自己不知道,因为太卑微了,我是凡夫太卑微了,佛太高超了,所以我们求佛帮忙,这个还是增上缘,你的亲因缘还是要开采出来的,就像《阿含经》里面讲的,自依止,法依止,莫异依止,亲因缘是很重要的。自依止,法还是来自你自己的心,这不可取代,就像病苦不可取代,内心的烦恼,也不可取代,怎么取代?你一直烦恼、一直烦恼…,我一直安慰你,一直烦恼…我一直安慰你,这个不可取代的,所以,身心既然不可取代,那么自己要一股作气,说:嗯,我要学佛,身心不能取代,身苦、心苦,统统是自己要承受,谁能够取代呢?学佛就是要学这一点智慧,就是要直下承担。既然不可取代,当然我就要善待我的身心,身体把它照顾健康,心灵也要把它照顾健康,身体照顾健康,那就是饮食、睡眠、运动。心灵要照顾健康,那就听经、闻法、多念佛、多执咒,尤其是多做一点善事。

325页,【复次大慧,外道常不思议,无常性,异相因故,非自作因相力故常。】说:复次大慧,外道所谓常不思议是建立在作者、还有神我,有作者就有能常、所常,而神我是妄想的产物,这些都是无常之性为因。无常之性为因,当然就异于常性为本修因,所以不得为常。“异相因故”异于常性之相为修因,异于常性之相为本修因,所以当然不得为常啊!对不对?说异相因故,“异”就是异于常性之相因为本修因,故不得为常。

接下来,“非自作因相力故常”,“非”就是若非,如果不是以我如来的自觉圣智为所做之因,“作因”就是若非自觉圣智为所做因之因相,这个“相”以实相之力所成故常,所以这个“相”啊有用到两次,一个是因相,一个是实相力。非自觉圣智,如果不是用如来我这种自觉圣智为本修因所做的因相,“相力”就是以此实相之力所成,所以当然是常。那么如果不是以我这种圣智所作之因相为实相所成的常,那么乃是非常计常啊!当然这个不是常性之果了,这表示外道达到了常性之果是不可能的,因为他不是如来的自觉圣智之因。那么把它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:复次大慧,外道的作者、或者神我,以为是常不思议是不对的,因为他们以无常之性为本修因,他是异相因故,异于常性之相为本修因,异于常性之相为本修因,当然不得为常。但是如果~反过来,如果只要不是用我,师尊啊!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自觉圣智为所作因,离有无、断常为本修因,以此实相之力所成的常,那么外道就变成是非常计常,并非常性之果。意思是说:外道绝对没有常不思议之果,没有第一义胜义谛的果。

【注释】说:“外道常不思议,无常性”:谓外道所谓之常不思议,实为以无常为性。因为有创造,就是有能创作,就有所创作。能造、所造,就是无常。但是外道一般来讲,他们不回答。譬如说:我们人是上帝所创造出来的,那么上帝打从哪里来咧?上帝从哪里来咧?他们对这个敏感问题认为是亵渎上帝,认为冒犯上帝是非常没有礼貌的一个问题。就是你是被创造的,不够资格问上帝从哪里来的,所以他们对这个问题始终就是没办法回答,也避而不谈。因其以有、无、神我、作者、微尘等为因,而有无、作者等,作者就是我们的大梵天、造作者,皆为依心意意识之妄想分别,而众生心意意识念念无常,其心所生之妄想计着,就更加是无常。再者,既有作者,必有所作,你有大梵天能造作,必有所作。能作所作,能所不断,当然就是不离心意识。能所不断就是生灭,就是无常。必有所作,而能所二者,也不离心意意识,也是无常。至于微尘,更是无常。因此佛说:外道之常不思议,实在是无常性。

“异相因故”:外道以无常之物为因,而妄说其所证者为真常,因此无常相为其因之相。既然其修因之相为无常相,则其果相也应为无常相,才是合于道理,因果是一致的,因果同相,因果同是无常。然而现在他们说他们所证的也与如来同样是真常之相,则修因之相(“因相”)与所证之果相,为不同一相,者便是“异相”。也就是:修因为无常,果就变成常,这是矛盾的,不符合道理的,否则蒸沙为何不成饭咧?种豆为何不长瓜?因果异相故不得。此句言:外道以此因果互异之相为因,或者是以异于常性之相为其本修因,所以其所得果实为无常性。“非自作因相力故常”:谓因此若非以我自觉圣智作正因,且以实相之力所成而得之常,乃是非常计常,所以并非常性之果。意思就是:你要得到常住之果,一定要有常住的因。那简单讲就是离有、离无、离断、离常,才能够得到常住之性。

【义贯】“复次大慧,外道”所说之“常”住“不”可“思议”,实为“无常性”,因为他们是以神我、作者、微尘、有无等“异”于常性之“相”为修本“因”,“故”不得为常。以其“非”以我“自”觉圣智所“作”正“因”、实“相”之“力”所成而得之“常”。佛有本修因,必得真常果。外道没有,有因必有果嘛!

326页,【复次大慧,诸外道常不思议,于所作,性非性、无常,见已,思量计常。大慧,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,性非性、无常,见已,自觉圣境界,说彼常无因。】说:复次大慧,诸外道常不思议,前面所说的了,用神我、或者是大梵天为能作,与万法为所作,万法为所作就是着一个“有”,“性”就是有、有性,“非性”就是无,着有不然就是着无,以无常就是有、无,无常看到这个咧,见到~就是无常性,生了又灭,灭了又生,生了又灭,灭了又生。看到这个万法所作有性、无性,都是无常,这无常就是生生灭灭,灭灭生生。生了又灭,灭了又生……看到这个~反过来,反正万法都无常,那么我这样推论啊,心中反而思量、计度、计着,能作之神我为常,思量计常,就是心中反过来比度思量,因为见到万法都是无常,万法都是有、无啊,生生灭灭,灭灭生生,反过来想:嗯,这些都是无常。那么心中反过来,另外一个角度来比度思量,那么应当有一个能造作的神、神我为常。

说:大慧,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,性非性、无常,那么,我亦以如是~,这一段很多人看了经典会误会,说:我跟外道的思想一样,不是这个意思啊!意思就是说:我也给外道一点点尊严,不戳破他们,我亦以方便如是外道所说的因缘所作者而成一切法,时有性、时无性。意思就是我也见所作者之因缘,有已还无,不因此说为常,我也是这样子,暂时给你一个尊严,我不戳破你,我也以如是种种方便。因为外道说神我,万法的因缘所造作者,都是由造作来的而成就。时有有性,时有无性,我也这样子给你一点尊严,说见到所作的统统是因缘法,有已还无,我还是看到这个,有已还无,无又还有,但是我却不因此说“常”,因为当我用般若智慧观照的时候,佛陀用般若智慧观照,无论有性、无性,无常,就是毫无常住之性。

我观到一切有性、无性,你说这些有性、无性是上帝所创造出来而的,大梵天、神我所创造出来的,我姑且不戳破你,可是我观照这些缘起法的有性、无性,却毫无常住之性,刹那生、刹那变化,发现万法空无自性,见已,就是如来如是用般若智慧观察已,彻见外道完全是错误的邪见,因此如来用正智,见已,就是如来用正智见到万法空无自性,都是缘起法,都是无常性,空无自性,以如来自觉圣智的境界,“彼”就是外道,说彼外道所计的常实在是没有任何的因,无有常因,犯了无因有真常的过失之过,犯了无因~,外道无因,却有真常之果这种过失,就是说彼~,“彼”就是外道,说彼常无因,说彼外道~,“常”就是所计之常无因,补两个字就更清楚“实为”无因,实在是找不出那个常的因。说:实为无因,实在是找不到那个常的因,犯了什么?犯了无因有真常的过,真常果之过失。(未完)

慧律法师《楞伽经》(一)01-47目录链接

楞伽经47: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,自性要自悟要自度

楞伽经 48:到大悟见性那一天,所有的时空统统完全静止

楞伽经 49:饮食跟睡眠是一种业力,也是一种习气;破除无明须先破除这个睡眠

楞伽经50:学佛最了不起的就是认识自己,把自己的内心的妄动看得很清楚

楞伽经51:执着是一种观念一种影子都没有意义,没有开悟的人生都在追逐影子

楞伽经52:什么都往好处去想,你八识田中落下去的种子就会是善的

楞伽经53:争论是你在跟自己的无明对话而已,赢输也只是个观念而已

楞伽经54:刻薄的语言是很损德行跟福报的,嘴尖舌利那个坏习惯就一定要改

楞伽经55:要离于群聚,离于习俗,离于睡眠,远离外道的经论、言说

楞伽经56:没有达到究竟解脱之前,要依靠念佛、持咒或诵经来薰习

楞伽经57:证量的解脱境界它只有结果没有如果,有如果的话就表示他没有开悟

楞伽经58:什么是人生,什么是宇宙,统统是妄想的产物

楞伽经59:需知环境有多么的重要,遇染则显现染相,遇净缘则显现净相

楞伽经60:当你卡在观念碰到争执不休的时候一定要各退一步,把最困难的事情交给时间

楞伽经61:人是可以顿悟顿证的,问题是习气还在,因此断种子习气叫做修行

楞伽经62:由分裂的无明就知道大部分人都是多重人格,人的情绪常常变来变去

楞伽经63:心中一直无法释怀的人,很明显的就是另外一种奴隶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《圆觉经》讲座 目录

妙法天籁音 地藏经(01-06全)目录

妙法天籁音 妙法莲华经01-25全 妙印法师念诵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